吴小兰
大家好!我在这里代表国际儒学联合会,欢迎来自各方的专家教授和第一线教育工作者,各位的光临赋予我们这次论坛以高深的内涵,以便共同分享齐家之道,养生修性,体现天人合一,将使我们与会者收益多多,谢谢!
谁都要有一个家,这是常理、常规。我们要有一个什么样的?一定是和谐的家,温馨的家,而且是安全的家。我们都是父母所生,我们要延续后代,有子有孙,上有父母、祖父母、曾祖母,我们现在已经做曾祖母,我有五个曾孙。中国的家族,直至中华民族,都是由一家一户代代延续而来。这有它的好处,可以给各个民族,以至于全体国人一个持续的向心力和强大的凝聚力。
因为家是群居,又是社会的细胞的,所以要有规矩,有家规,有族规,因而要有家教。
我们的祖先,在五千余年的生存与发展中,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智慧,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智慧。我们中华民族有个特点,无论哪个民族,它都有各式各样的、各自习惯的家庭教育,从婴儿、幼儿直到小学的教育。我们的家庭教育,是从胎教开始,怀孕期不能看残忍的景象,作为孕妇,要想好的,听好的,做好的,说话也是,要心平气和等。这有很科学的道理,人在悲伤和愤怒中,你的身体是要起变化的,要产生对人身体有害的影响。所以说,中国自古以来,注意胎教。
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你说刚生下来的婴儿不懂,他实际上是懂的,他虽然不会说话,只会哭,但是,在母亲的怀里吃奶的过程中,母亲的亲情与一举一动,他都有感觉,就已经潜移默化地把血缘、亲情和文化基因,不断地传递给他了。
所以说,母亲的教育是重要的。我们从1919年以后,对母亲的教育也“反”得差不多了,到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做母亲。要为青少年教育打好基础,就要从母教和母亲的教育入手。
翻阅我们的历史,从周文王、周武王开始,就有怎么做妻子,有怎么做母亲的故事。这两代人,决定了周朝前400年的发展,是因为有两位王的夫人,即我们现在所谓的太太。
后来的孔子,他很小就没有了父亲,是他母亲,据传说还有他舅舅的家庭教育,奠定了他一生。以德育人,志于道、据于德、依于仁、游于艺。就是说他做人首先学会成为一个君子,要有礼貌,知道自己怎么样做,怎么对待小一辈,怎么样尊敬老一辈,怎么样友爱朋友、友爱兄长。据说他兄长是一个残疾人,但是他对他的兄长非常好。长大了,他一定要找到他父亲的坟墓,以便父母并葬。他在太庙学习礼,他知道礼仪和礼义,礼是内心的敬爱,表之于形,“内仁外礼”,“克己复礼”,礼之用,和为贵。在后来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,他创立了儒学,大家称他为圣人,我们现在就是要“为往圣继绝学”。可见,这样一个伟大的教育家、学者、圣人,他跟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。孔子两百年以后,孟子的成长,也是母亲教育的功劳,至少从南宋应麟庭的《三字经》开始,孟母教子的故事,已传播近千年,家喻户晓。所以说家庭的教育是多么重要,家家户户的家庭教育水准,直接关系一代代的的国民素质。习近平主席所言“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”,是十分深刻而深远意义的论断,我们应当去落实。
家庭教育,主要是做人的教育。做人之首要,在孝悌,孝乃德之本。人的孝德,是建立在血缘与亲情的基础之上的美德,是在家庭环境之中产生、实践和发展的。在家尽孝,为国尽忠,家与国,都是“妈”。孝道,非“私德”。重视孝文化建设,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明。它亦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基石,简单的否定与批判,只能伤害自己的文明。
每一个人出生的年代不同,在家庭的位置不同,我们应该怎么样做父母?应该怎么样做妻子?怎么样做儿女?我们有孝道,儿女应该去孝顺父母、尊重师长、友爱兄弟,我们中华民族有一整套从幼儿到成年的教育,要恢复要去执行,要去找回来,按照我们当代需要,让我们的新生代,成为非常好的爱国、爱民、爱人类、爱地球的人,成为顶天立地的人。
长期以来,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断代,所以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要努力地补课,尤其是现在的中年人。像我这样80多岁的人,也没有念过经典,我们要补课,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好人,为人类做贡献的人。从母亲教育到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,都要对我们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。
首先要恢复我们中国人的奉献精神——老老实实地风险,兢兢业业地奉献。干一门、学一门、精一门,我们要有敬业精神全靠我们的教育,全靠我们自身的教育。其次教育自己有自律。我们祖先创造了“慎独”两个字,非常的重要,要严于律己,领导在场不在场,父母在场不在场都一个样。同时心怀宽广坦荡,清清白白做人,勤勤恳恳做事,夫妻关系、母子关系孝、敬、和,一家人相敬相爱。另外,我们心态要好,一切放下,要学习历史,学习我们前人怎么样教育子女。为什么这样提?我们实在是不如从前的人,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诫子信,可以拿来看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我们做人要好好地向我们前人去学习。学习做人,不能依赖“进口”。
现在我就提出一个建议,我们这个论坛,不仅在乎文字,而且要考虑怎么样辐射和进行教育,让社会大众都加入学习。各位专家、各位教授、各位教育者,你教育十个人,十传百,百传千,你们还来得及,尽量地想办法,找回祖先留给我们教育做人的智慧,并传播下去,把儒学修齐治平的道理与经典,朴素的启蒙教育智慧与传统,传播到所有应该传播的地方去。
谢谢!